据了解,在污染减排方面,按照国家“十二五”减排最新任务要求,对广东的减排目标不仅新增了氨氮、氮氧化物两项,而且下达的减排目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,要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10年分别下降12%和14.8%,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0年下降13.3%和16.9%。 “巨压”之下,广东频频发力以图破解环保困局。2011年,广东发布《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》,明确提出了要“大力发展环保产业,建立健全有利于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”。今年4月,《意见》出台,受到诸多环保企业的关注。
记者从《意见》中注意到,为了做大做强环保产业,广东将以环境服务业为引领,以现有环保企业为基础,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,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,鼓励其做大做强。
“环保产业具有显著的社会公益性,这一特性使它更加有赖于政府的政策引导、推动和扶持。要加大信贷、用地、价格、收费等方面的扶持力度,加快构建全方位的政策激励机制和多元化的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,为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。”在昨日的全省环保产业大会上,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的一番话让在场的企业倍感鼓舞。 除政府扶持的“有形之手”之外,市场的激励机制对环保产业的做大做强也殊为关键。“十一五”期间,广东对脱硫上网电价给予了每度1.5分钱的补贴,这一做法有效推动了脱硫设施的建设。截至目前,我省12.5万千瓦以上燃煤火电机组全部安装了脱硫设施,居全国前列。
据了解,“十二五”广东能否完成氮氧化物污染减排目标任务,关键是要看燃煤电厂脱硝电价补贴、水泥窑炉脱硝价格补贴等政策能否顺利出台实施。惠州南大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孙新松告诉本报记者,目前公司不断引进世界先进的脱硝技术,在技术上对水泥、电厂等领域进行脱硝已不成问题,未来如何利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企业脱硝才是关键的一步。 赵细康认为,政府一方面要通过培育有潜质的企业发挥它们的重点示范效应,给它们提供政策优惠,促进环保企业发展壮大,另一方面也要对服务“边界”有清楚认识,提供服务并不意味着大包大揽。企业自身也不能过度依赖政府,最终发展壮大还是需要依靠企业自身,要认识到转型的重要性,这样才能在未来赢得新的竞争优势。
—摘自《南方日报》●南方日报记者 彭国华 实习生 白庆虹 通讯员 吴凡